地图云
当前位置:地图知识 / 地图知识 / 地图制图 / 详情

现代地图制图理论

收藏

在地图制图发展方面,与地图制图学有着关联和交叉关系的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自然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为制图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支持,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地图符号、地图理论、地图信息等地图制图理论。

地图信息论

多种色彩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图形几何特征是地图信息的具体表现,地图信息是通过图解来对制图个体以反其性质构成的信息进行表达的。对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转换、贮存、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进行研究的理论,被称为地图信息论。其发展对认识地图的实质有利,井使得对地图制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更加深入。

地图传输论

对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及方法进行研究的理论,叫地图传输论。

制图者认知客观环境,并形成知识概念,将符号转化成地图,用图者再识别符号,对客观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该过程就是传输地图信息的过程,这个传输过程包括了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理信息通过地图符号得到了有效的传输,不过噪声也会干扰到信息的传输。在地图最佳制作和有效使用方面,地图传输理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地图符号学

作为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地图符号是一门地图表现方式及其设计使用的科学。形状、色彩、方向、亮度等是地图符号学提出的视觉变缺,同时还提出了组合感受、等级感受和数量感受等感受方式。地图制图和地图符号的设计也受到地图符号学理论很大的影响。

地图模型论

对建立怎样的地图模型来再现客观环境进行研究,井用数学模型来表示的理论成为地图模型理论。模型理论认为,地图就是客观地摸拟事件,是制图者的概念模型,可用数学方法表达把对象在空间分布的情况进行抽象的概括。该理论有助护深入地认识地图的实质,和促进数学制图的发展。

地图认知论

研究人类认知地图井获取信息的手段、原理和过程的理论就叫地图认知论。有两项认知论的研究成果,一是认为图像地图客体首先被用图者所接受,再在脑中进行信自、处理,然后根据已有信自、加工所获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信息图,进而进一步研究实地地理现象,最终获得认知的地理实体;二是“多模式感知和认知理论”。该理论是指通过虚拟地图环境,用多种认知方式分别对信息进行获取,并加工比较处理,进而形成相应的知识库,再融合各自的知识库,这样综合认知库就生成了。地图认知论对于地图制图手段、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图感受论

研究地图视觉感受过程的生理、心理以及物理学方法,讨论用图者是如何被有效感受地图的理论即感受论。包括分级符号、灰度、色彩设计的客观性,以及视觉感受与图形构成的规律和特点等研究内容,对地图的设计意义重大。